Skip to content

项目缘起

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开发SearchX项目的心路历程。请通过网站右上角打开招聘系统体验。
SearchX是一个暂定的名字,希望未来能想到一个好记又可爱的名字。

一张图片引发的思考

SearchX logo

2年前,在我从一家大型制造公司招聘专家岗位离职后没多久,决定重回猎头行业时,我看到了这幅图片,深感戚戚焉,带着自我解嘲的 讪笑,我把它转发给了身边做猎头的同事。我同事竟然一个人的笑声,笑出了哄堂大笑的效果。
据我回忆,十年招聘生涯中,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,不管是招聘能力强弱、业绩高低,似乎绝大部分人在招聘上都会有某个moment,有着 图片中表达的那种想上吊的冲动。

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有碰到企业内部用月余时间、单枪匹马,招聘到70+工程师的招聘小能手,而她依然会时不时吐槽招聘之难,调侃不 如去开家奶茶店;
也有年薪百万+的国际头牌(头部品牌,嘿嘿)猎头公司出身的猎头老法师,身经百战却依然受困于某些客户高管招聘过程中的繁琐流 程、理念相异,而苦水连连;
而我自己的经历,相信同样也是绝大多数招聘人员都经历过的,多有招聘需求不明、需求频繁变化、急时怒发冲冠脸红脖子粗的急吼吼要 人,没多久后就云淡风轻没有下文的项目经验。
招聘过程中,与需求方、面试官、候选人、HR同事等各方,更是不少跌宕起伏、虚与委蛇、斗智斗勇的故事,俯拾皆是,甚至偶尔还会碰上堪比电视剧的狗血剧情。专业之外,这些事情与同事八卦起来,倒算得上是招聘少有的野趣,稍稍可以疗慰人心,算作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缀了。

凡此种种,加上开篇的图片,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,招聘之难,难在哪里?

招聘难的原因

权责利不匹配

WARNING

企业做好招聘,最要认识清楚的核心要义是,招聘HR权责利匹配的问题。做好权责利的制度设计,才能确保招聘的质量和效率。

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

用人的决定权不在招聘HR手中,在业务手里;最终用人的,也是业务部门不是招聘HR;如果招到的人业绩突出,招聘或许得到一句表扬的;而招不招得到人、能不能过试用期的板子,很多企业是实实在在打到招聘的HR身上的。当然这里过于简单抽象了问题,忽略了很多细节,只是为了让我们直截了当的看到本质。

Headcount不在招聘手上、薪资竞争力不归招聘来定、面试官有个人风格和偏好、企业雇主品牌其实就是企业品牌,招聘HR更难以掌控,更遑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。一些企业文化糟糕的雇主,连招聘的HR都是3天换一副新面孔,这样的企业让招聘HR如何做出高绩效? 不由得不让人感叹一句,招聘HR真真是“螺狮壳里做道场”!以上种种,“权责利”的错配,像极了“贼没肉吃,贼还要挨打”的样子,最终就是招聘都想跑路不干了。

而利的方面呢?打个比方,Inhouse招聘HR,如上面我提到的月招70+工程师类岗位的同事,如果是在乙方,假如是当RPO项目做,一个项目收入都远远超过在甲方一年的工资了吧。但是在甲方,完成没奖励,完不成还会被绩效差评。有些企业倒是像模像样的设立了招聘激励奖金,貌似有点诱惑,但激励制定者本身也会为了平衡自己和其他HR部门,执行起来扭扭捏捏,充满着即要能激励你又要尽量让你拿不到的算计,将画大饼的技能,发挥到了极致。

招聘人员的个人能力

招聘的门槛很低,来个刚毕业的大专生,甚至高中生,只要能把一句话说完整,甚至不用培训,拉进来就能做招聘。
但招聘的上限却极高,特别是高管招聘,这中间需要平衡老板、企业内部利益相关方、候选人等各方的心理博弈,从中周旋,着实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、情商、和专业能力,非一般人能够轻易修炼到的。
招聘需求又涉及多个层次和维度,有校招、社招,有蓝领、中层和高管招聘,有专家角色和管理角色,根据行业不同,又分为多个职能,如研发、市场、销售、人资、财务、供应链等等等等。在哪一个层次或维度,想成为专家甚至仅仅只是成为熟手,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,实非朝夕之功。

企业政治

招聘中,对于企业政治的话题,HR多是讳莫如深的。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嘛,企业政治很多时候决定着招聘的策略和结果,是不能避而 不谈的。
我所说的企业政治,并不专指政治斗争这个层面,特别是表面化的那种低级的企业内部政治斗争,是非常容易判断并避坑的;而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,招聘中牵涉的利益方,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,其利益出发点是什么,这些在招聘项目开始前就需要的考量,有时早已暗戳戳的决定了招聘结果的成败。这种企业政治考量,才是最难的,也才是最高维的考量。例如有时候,看似能力素质完全匹配、动机OK、薪资合适的完美人选,却被某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刷掉了,这时我们就要多从企业政治的角度想想。

一针见血的说,招聘之难,难在人

尽管上面啰啰嗦嗦,也仅仅是招聘的管中窥豹之言,足可见招聘之繁难。

当然,要特别说明的是,我上述阐释,貌似颇为消极,但所有的问题,都有解决之道,只是这里铺开的话,篇幅巨大。未来会这个博客就上述话题逐一展开。一家之言,抛砖引玉,希望能够引发社群的探讨。

所有与人打交道的工作,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,招聘不像工程、不像机械,是一场纯粹逻辑和技术的攻坚。而跟人打交道,除了逻辑理性一面,人还有感性的另一面。同时,行为和决策受限于经验和认知,又有各种要素造作在一起,倍数效应显现,就有了人性千变万化,就有了人性应对之难。
这让我想起了《流浪地球》里MOSS的那句经典台词:“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,确实是一种奢求。”

归根结底,招聘之难,难在人。也是为了控制不确定性,人类产生了文化、制度、法律、系统和工具。
所以,基于对人的可变因素的应对,减少不确定性,是系统的价值所在之一,也正是做SearchX的根本起源。
当然,我自己也有那么一点点情怀,自己淋过雨,就希望别人下雨也能有把伞。如果这个系统,能够帮助从事招聘行业的人,少走弯路,少 受困扰,少受打击,从而实现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,那将是一件非常让我自豪的事儿。
大概一辈子能做成这么一件事情,老的时候,就有了跟后辈吹牛逼的谈资了。

然而,上面所讲的缘起,似乎太过于高大上、太过于冠冕堂皇;正像上面企业政治那part所讲的,冠冕堂皇之下,一定要小心暗戳戳藏着 的私心和私利。所以,我还要啰嗦一些自我私心的剖白。

私心的剖白

鄙人是个摩羯座,有着摩羯座最大的特质:。但凡新鲜的工作,弄通之后,再难保持前期的兴奋和冲动,重复性且毫无创新的工 作,简直是杀死本人的利器。所以,10余年来的招聘工作,重复性的面试和电话沟通,让我对纯粹的招聘失去了大部分兴趣。但是,如果 打不起精神做招聘,似乎我也没什么其他技能混口饭吃。

所以,命运给了我一个考题,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让我自己特别尴尬的问题?

摩羯座另一个特质,是最能把变成动力的,为了将来能懒,现在可以花多倍花力气,也在所不惜。这虽然大有“为了碟醋,包了顿饺子”的味 道,但却可能是摩羯座为数不多的、不为人知、又可爱又可笑的一面吧。
当下这个时代,恰逢人工智能方兴未艾,我想,何不大胆尝试一下,构建一个智能化的招聘系统?
一个鸿篇巨制的大构思,便开始在我脑中浮想联翩;内心初起的悸动,明知挑战巨大,被人很不看好,却成了我最大的驱动。于是乎,尽 管作为一个文科生,毫无编程基础,从头学起,我也毅然决然的开始了我的行动。
好在没有“试试就逝世”,时间终于走到今天,走过了2025年的新年,我上线了第一个Beta版本的SearchX系统。尽管仅仅实现了招聘系统和2个智能体功能,尽管现在的成果叫它智能招聘系统,多少有点厚颜无耻,但已经足以让我本人信心倍增,确信未来会来。

我幻想着,以后SearchX能够自动的帮我招聘挣钱,我则窝在大理的某个咖啡店里,跟躺在脚边老黄狗,一起懒洋洋的晒 着太阳,一边跟桌子对面新认识的朋友,有一搭没一搭的,从某个三线小明星突然爆火的新曲,一直聊到《金刚经》里所讲的佛法精要和 “四句偈”与量子力学的关系,直到看到满天的星星爬上了天空。

此为缘起。

苏ICP备2024079714号-1